共享自习室的思考
2019年是国内共享自习室元年,第一次接触到共享自习室的概念来自于朋友转发的一篇自习室的软文,才知道对于共享自习室的战争已经打响了。
共享自习室第一印象
- 沉浸式学习
- 上班人士充电学习
- 远程办公场所
- 一处静地,适当停下脚步,等一等灵魂...
为了深入了解,我实地探访了比较知名的几家自习室,都各自有各自的风格,有主打价格便宜的学生流派,有主打体验、极静流的,而且客流量都还很不错,而且据说年后其中一家自习室的分店也准备开业了。
究竟迎合了市场什么需求
我们从几个常用的自习场所进行讨论。
场所 | 价格 | 网络 | 环境 | 座位 | |
---|---|---|---|---|---|
大学图书馆 | 免费 | 有 可查google、文献 | 安静 | 紧张 | 限在校生 |
公共图书馆 | 免费 | 有 网速较慢 | 安静 | 紧张 | 路途偏远 |
咖啡厅 | 30 | 有 | 嘈杂 | 充足 |
可以看到就目前市场的主流的自习场所来说,可以归纳几个痛点。
- 座位紧张
- 路途偏远
- 环境嘈杂
- 周围无学习氛围...
所以共享自习室的诞生以来的使命,目的是要解决市场上反应出来的以上痛点,针对这些痛点,市场上的自习室是如何应对的
“座位紧张”,有采用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的形式,让客户实现“到店有座”
“环境嘈杂”,有采用分级收费、以及用户守则的模式,来间接提高来店客户质量。
“路途偏远”,自习室普遍分布在各个地铁站口,对于客户来说选择性增多。
“无学习氛围”,首先收费模式,就很大程度上督促了客户抓紧时间,另外所处环境中都是过来学习的小伙伴,也间接性的释放了“大家都在学习中”的信号。
创业门槛低 无技术壁垒
据媒体报道的数据,2019年全国新增自习室上千家,资本蜂拥而入且都大同小异,如果要在这里面占领部分市场,就看是否能玩出花样了,不过来学习的客户都是想要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所以在服务上面做功课不一定会被市场所接受。
可参考的一些突破点:
- 智能
- 伪无人值守
- 网络约座,抢座
- ......
写在最后无关的话
如果你也是热衷于互联网,想法多,不论即将创业、已经创业、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并有兴趣一起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朋友,请联系我 jimmy.xie@znmin.com